五月初,去雁荡山。

雁荡山位于雁荡县,靠近台州,所以就顺便去台州吃喝一圈。

台州的整个辖区非常分散,临海区属于老城,是原先政府机关的所在地,纯血市中心,N多年前决定市中心迁到椒江区,两地之间通高铁。以台州作为旅行根据地去周围潇洒,交通上都是非常方便的,从这里出发起码可以去神仙居、雁荡山和天台山自虐,而且在饮食上不亏待自己。

这次的路径就是椒江->天台山->赤城山->雁荡山->临海,所以流水账就按照这个顺序来展开。

椒江

椒江是第一站,整体感觉是“低调奢华,藏富于民”,从路上私家车的档次可以看出来普遍不差钱。温州的另一个名字是鹿城,椒江的街头到处可以看到以”鹿城“命名的店,尤其是卖皮鞋的。

由于台州市中心迁移到这里,椒江相当于是一个以行政中心作为辐射能量新城,来带动整个地区的经济,但是根据在公交车上的观感来看,政治能量辐射的不太够,也可能是椒江人太不努力,给领导抹了黑。城市里到处都是服饰店和皮鞋店,路过银河商城,进去逛了一顿,里面上下三层,基本全都是小商品和卖服装的商家,一楼基本都在营业,只是顾客寥寥无几,二楼比较惨淡。很多本地的年轻妹子来这里武装自己。

总的来说就是,落寞了,但曾经辉煌过。

椒江的核心区很小,这种感觉主要来自于根据大众点评觅食,目标店铺基本靠溜达,而且往往都是1km范围内。去买个泡虾,还没吃完就溜达到大明王朝1566里海门知县王用汲的办公地了。

临着封海,晚上去整了点生猛海鲜,吃饱喝足去了凤凰山公园。凤凰山正面是个威武霸气的烈士?陵园,高强度的灯光下,向上的台阶道竟仿佛散发着佛光一样。我跟着大半夜从后山往上走去寻找一个寺庙,山下就几户人家和一个小广场,广场里当地老头疯狂嘎姘头。上山的路乌漆麻黑,开着手机的灯照着楼梯,但因为是五月,各种野生动物也在疯狂嘎姘头,被我打扰到,逃跑的时候就会发出很突然的声音吓我一跳。

偶遇了一只没嘎到的单身林蛙。

天台山国清寺

到达天台山站,直接滴滴。因为到了旅游旺季,天台山下景区交通管制,私家车基本进不了景区很远,就会被临时工交警拦住。所幸司机大哥本地人,户口就在山脚下的村儿里,亮了下身份证直接放行,给我扔在了国清寺景区门口。

国清寺门口有一条小路,上去后会看到一个隋代古塔。研究了一下,这个塔辉煌的时候,外面是有一层木质结构的,塔身上的窟窿眼插入木梁,难以想象没有经历大火前的样子。

国清寺门前的桥也有很久的历史,但懒得拍了。反倒是寺门口的两个石狮子,汉白玉制成,高大威武,游客来了都下意识的摸一摸石狮的脚丫子,导致两兄弟浑身披满青苔,唯独四个脚丫子晶莹剔透。

防疫版扫地僧,有点违和。看来佛祖也打不过新冠。

国清寺大门。

天台山景区也非常散装,开发程度中等。天台山是《徐霞客游记》开篇第一章,在山区内也有一条人迹罕至的“侠客古道”,沿路有标示牌。路途中公路和山路穿插而行,可以想象在明朝,天台山没有现代基建开发前,徐霞客同志就是走这种土路上山,穿梭在崇山峻岭之中探寻游览,是何等的强驴。

侠客古道可以通高明寺。

  十七日仍出分水岭,南十里,登察岭。岭甚高,与华顶分南北界。西下至龙王堂,其地为诸道交会处。南十里,至寒风阙。又南下十里,至银地岭,有智者塔已废。左转得大悲寺,寺旁有石,为智者拜经台。寺僧恒如为炊饭,乃分行囊从国清下至县,余与仲昭兄以轻装东下高明寺。寺为无量讲师复建,右有幽溪。溪侧诸胜曰圆通洞、松风阁、灵响岩。

但因为当天要返回椒江,无奈中途折返。途中非常安静,希望有机会专门去天台山,登华顶。

赤城山

从天台山下来后,去了赤城山。

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说: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天姥山在神仙居,海拔只有800米,赤城山海拔300多米,天台山海拔1138米。从相对高度来说,天姥是可以掩赤城,但不至于势拔五岳。天台四万八千丈可能是李白职场被锤,还在噩梦阶段的自由发挥。

赤城山上有非常多马陆,因为刚下过雨,马陆大量出动,爬过石板台阶的可爱马陆一不小心就死于游客脚下,横尸遍野。赤城山是济公的大本营,山上有很多“洞”,其中最有名气的是道教第六洞天。一边爬山一边谷歌,洞天,中国道教传说中的仙境,位于山岳之内,有洞穴与山外相通,当中有日月照明、草木鸟兽、仙人城市,景象与世间相似,各有地道相连。道士修道精诚,或可进入洞天,得以登仙度世,亦偶有凡人误入其中。道士认为洞天中有神仙居住,在洞天福地中修行,可以加速成仙,而且洞天是连接凡界与天界的渠道,可以上达天听。

道教洞天福地有:十洲三岛,十大洞天,三十六笑洞天,七十二福地,赤城山属于十大洞天中的一个。

上山到半路还会遇有济公故居,全部是后人新建,其中一个山体大洞内,密密麻麻拜访了各种姿态的济公金身像,都是以游本昌的模型量身打造。

赤城山顶俯瞰天台县

赤城山上的梁妃塔。

雁荡山

游玩雁荡山,起码需要2天时间,基本可以玩遍灵峰、灵岩、大龙湫和三折瀑四个景区。而雁湖、显胜门和羊角洞距离游客集散中心较远,游客会少很多。

灵峰、灵岩和三折瀑被安排在第一天。作为蛤丝,直奔灵峰去寻找长者遗迹。在雁荡山的长者遗迹有两处,一个是在山下响铃头村的朝阳山庄,一个位于灵峰的摩崖石刻。朝阳山庄现在已经关门大吉,只留下了当初长者题字的大牌坊,原址被改成了停车场。而摩崖石刻里有李鹏、江江和赵紫阳的题字刻在上面,但已经很多年没有人再去维护过,红漆已经褪的差不多了。顺便也感慨一下,当今的胖子文化水平可能确实不行,狗爬字写的连我都不如,属实笑死。

灵峰的景点命名有点过于抽象,理论上生殖崇拜应该是人类的原始冲动,比如三笋尖看上去并不像三笋,在三根石柱顶端较大,腰肢较细,怎么看也应该是三根大棒才对。

灵峰景区内有一条通向大山深处的景点,路面非常湿滑,走到半途而费,路过了被山洪冲毁的寺庙,正在募集资金重建。有点匪夷所思,在原址重建,是在等下一次山洪吗?




灵峰景区内有一个徐霞客塑像。当时心想,徐霞客是牛逼哦,我在2023年活的这么挣扎,他在明朝末年到处游山玩水,钱从哪儿来呢?

古代远行是一件超极奢侈的事,徐霞客不事产业,一走就是数年,而家中生计无忧,四邻不以为意,一般小户人家绝做不到。所谓风餐露宿省钱的说法,更可以问问今天的驴友,户外更费钱,而徐霞客游山玩水,随身带“奴”。

边走边查,最终总结几个关键点:

  1. 徐家是有家底的
  2. 强驴体质。其行也,从一奴或一僧、一仗、一襆被,不治装,不裹粮;能忍饥数日,能遇食即饱,能徒步走数百里。这个体质就算放在现代都能赶上国家二级登山运动员,估计体校里随便拎出来几个精壮小伙子都不如老徐。
  3. 出门靠朋友,没钱借钱,寺庙借宿。

有家底也得有人打理赚钱,然后就好奇徐霞客的老婆。老徐一生结了三次婚,大老婆早早去世,二老婆不生孩子,三老婆是大老婆的丫鬟,老徐最后一次远行,三老婆已经怀孕,二老婆嫉妒,把三老婆连带没出生的孩子一起买掉了。徐虽然是个富二代,但不是一直都有钱。

年份 游历 事件
1609年(万历三十七年) 山东、河北、北京 萨尔浒之战。
1613年 杭州、绍兴、宁波,普陀山,天台山,雁荡山
1614 镇江、扬州、南京
1616 黄山,武夷山,绍兴
1618 九华山,庐山,鄱阳湖,景德镇,祁门,黄山。
1620泰昌元年 少林寺和嵩山,江郎山、九鲤湖、石竹山。
1623 嵩山、龙门石窟,潼关,华山,武当山。
1626 宁远之战。努尔哈赤死,皇太极即位。
1628年(崇祯元年) 金斗山,玉华洞,漳州,广东罗浮山。 崇祯即位,杀魏忠贤。
1629 北京盘山、崆峒山、碣石山。 李自成起义。皇太极率后金军攻至北京城下,次年退兵,袁崇焕被杀。
丧母,分家,家境开始大不如前。
1630 福建漳州。 陕西大旱,张献忠起事。
1632 天台山和雁荡山,太湖。
1633 山西五台山,恒山,北京,漳州。
1639年—1640年(崇祯十二年到十三年) 云南丽江、腾冲、保山等和澜沧江 李自成张献忠等攻破凤阳,毁掘朱家祖陵。李自成被推为闯王,征战川陕张献忠降而复叛。。皇太极改后金国号为清朝。
1641 家中去世

想要效仿老徐的“大丈夫当朝沧海而暮苍梧“,对于绝大多数人是绝无可能的。后人慕名而来合照打卡,属实有点滑稽。

灵岩灵峰各有特点。灵岩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大自然的造物结合人类的想象力进行艺术加工成为景点,灵峰修建了上山栈道。

玩过二灵后,本来打算去大龙湫,但计划在第二天登顶雁荡山会路过大龙湫,于是选择去了三折瀑,到达的时候就已经三点左右了,没想到三折瀑竟然是一个很小众的景点。网上的攻略对这里褒贬不一,但实际上去了才知道体验很棒,全程游客非常少,“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理论上任何旅途,只要人少,体验马上倍数提升。

三折瀑的上山路。

接近上折瀑的地方,有亭子,到达这里标志着接近终点。

三折瀑山顶遥望群山。

三折瀑有下折瀑中折瀑和上折瀑,我的判断是,既然我看了上折瀑,为什么还需要看中折瀑和下折瀑?于是中下直接略过直奔山顶。




第二天的计划是直奔百冈尖。这个计划是完全没计划,甚至前一天晚上还在酒店里查上山的路径和到底能不能上去,因为据说山顶有军队驻扎已经不允许攀登了,最后在小红书上找到一个看似靠谱的路线。

因为带了一些上山不用的行李,需要在山下的雷锋服务站寄存,顺便问了工作人员大姐百冈尖能不能上,怎么上的问题。大姐一脸坚定的告诉我百冈山上不去的,有部队。我问说你上去过吗?大姐说我没有。

百冈尖的起点

前方是大龙湫景区的检票口,不用过去,在这里右拐过桥,去望山小院。


望山小院的路标

上山的起点
这块路标牌左拐,右边是死胡同
20分钟左右回头的风景
林间小路


废弃的山村
你会路过茶园

茶园之后,路况会越来越差
这是大龙湫之源

上山的土路
回头可以看到大龙湫景区下的小镇
登上了百冈山的垭口

垭口左侧是一片乱石,需要手脚并用攀爬,有前人留下的绳索
百冈山顶

驴友们留下石堆,我猜测是大家试图以这种方式增加山的海拔。

驴友们留下石堆

沿着这条山脊走过去,在红色的树丛上就是百冈尖的峰碑,乐清县的最高点。人生很少有机会能做No.1。




下山后乘坐景区大巴到达解散中心后,距离高铁发车只有25分钟了,遇到一个脑子不太灵光的滴滴司机,讲半天搞不懂位置。运气爆棚在路边有蹦蹦车司机问我要不要坐,说10分钟能不能到高铁站,大爷思考了1秒说不行,那15分钟呢?大爷自信说没问题!价格30元子,我上车说15分钟到不了30,到了给50。大爷听了立马来劲,全程一顿逆行疯狂按喇叭,遇到交警睬都不睬一眼,一脚油门过去,在堵成狗的四轮车之间穿梭自如。12分钟给我扔到高铁站进站口,我激动的给大爷说,艹,大爷,真牛逼!


临海

因为两天一顿爬山,在临海的第一天起的很晚。前一天晚上听出租车说临海的博物馆搞得还不错,中午吃了点东西就悠哉悠哉的跑去逛逛,体验极佳。临海的博物馆的奇珍异宝并不多,但处处都能让游客感受到一个博物馆的用心,全程都打造了一种本土化的沉浸式体验。那种风情老街,细节到几十年前的街头广告纸都认真的贴在墙上,让你一步踏入旧时光。

对临海的历史展区,非常具有逻辑性,从佛教道教,到历史朝代变革,明清起义到部分看到老熟人方国珍,很激动,自己的历史版图里仿佛长出了一条新的神经突触。在武汉看了陈友谅,在台州看到了方国珍。

临海的旅游中心是临海老城,到处都是千禧年前后的老建筑。




临海古城的南边有一家买海苔饼的,因为假期临近结束,那天去看的时候,帽子大哥仿佛到了人生的光辉时刻,挥斥方裘。第二天路过的时候门庭冷落。

乌饭麻糍,这家手工制作的竟然要排队30min以上。而且在临海城里我观察的一个规律是,任何网红小吃,只要是现做现卖,有一个手工制作的现场,基本都疯狂排大队,而那些卖现成打包好的档口就比较冷清。据这个卷麻糍的大哥说,他们家的是最正宗的,那些包装好的都是从菜市场买来的,而正宗的乌饭麻糍里面的夹心是灰蓝色的。

我之前是听说,如果想知道一个城市都有什么好吃的,就住在这个城市的菜市场附近。

游雁宕山日记浙江温州府

  自初九日别台山,初十日抵黄岩。日已西,出南门三十里,宿于八岙。

  十一日二十里,登盘山岭。望雁山诸峰,芙蓉插天,片片扑人眉宇。又二十里,饭大荆驿。南涉一溪,见西峰上缀圆石,奴辈指为两头陀,余疑即老僧岩,但不甚肖。五里,过章家楼,始见老僧真面目:袈衣秃顶,宛然兀立,高可百尺。侧又一小童伛偻于后,向为老僧所掩耳。自章楼二里,山半得石梁洞。洞门东向,门口一梁,自顶斜插于地,如飞虹下垂。由梁侧隙中层级而上,高敞空豁。坐顷之,下山。由右麓逾谢公岭,渡一涧,循涧西行,即灵峰道也。一转山腋,两壁峭立亘天,危峰乱叠,如削如攒,如骈笋,如挺芝,如笔之卓挺立,如幞头巾之欹倾斜。洞有口如卷幕者,潭有碧如澄靛者。双鸾、五老,按翼联肩。如此里许,抵灵峰寺。循寺侧登灵峰洞。峰中空,特立寺后,侧有隙可入。由隙历磴数十级,直至窝顶洞。则窅然平台圆敞,中有罗汉诸像。坐玩至暝色,返寺。

  十二日饭后,从灵峰右趾觅碧霄洞。返旧路,抵谢公岭下。南过响岩,五里,至净名寺路口。入觅水帘谷,乃两崖相夹,水从崖顶飘下也。山谷五里,至灵岩寺。绝壁四合,摩天劈地,曲折而入,如另辟一寰界。寺居其中,南向,背向屏霞嶂。嶂齐而色紫,高数百丈,阔亦称之。嶂之最南,左为展旗峰,右为天柱峰。嶂之右胁介于天柱者,先为龙鼻水。龙鼻之穴从石罅直上,似灵峰洞而小。穴内石色俱黄紫,独罅口石纹一缕,青绀润泽,颇有鳞爪之状。自顶贯入洞底,垂下一端如鼻,鼻端孔可容指,水自内滴下注石盆。此嶂右第一奇也。西南为独秀峰,小于天柱,而高锐不相下。独秀之下为卓笔峰,高半独秀,锐亦如之。两峰南坳,轰然下泻者,小龙湫也。隔龙湫与独秀相对者,玉女峰也。顶有春花,宛然插髻,自此过双鸾,即极于天柱。双鸾止两峰并起,峰际有“僧拜石”,袈裟伛偻,肖矣。由嶂之左胁,介于展旗者,先为安禅谷,谷即屏霞之下岩。东南为石屏风,形如屏霞,高阔各得其半,正插屏霞尽处。屏风顶有“蟾蜍石”,与嶂侧“玉龟”相向。屏风南去,展旗侧褶中,有径直上,磴级尽处,石阈限之。俯阈而窥,下临无地,上嵌崆峒。外有二圆穴,侧有一长穴,光自穴中射入,别有一境,是为天聪洞,则嶂左第一奇也。锐峰叠嶂,左右环向,奇巧百出,真天下奇观!而小龙湫下流,经天柱、展旗,桥跨其上,山门临之。桥外含珠岩在天柱之麓,顶珠峰在展旗之上。此又灵岩之外观也。

  十三日出山门,循麓而右,一路崖壁参差,流霞映彩。高而展者,为板嶂岩。岩下危立而尖夹者,为小剪刀峰。更前,重岩之上,一峰亭亭插天,为观音岩。岩侧则马鞍岭横亘于前。鸟道形容道路险绝盘折,逾坳右转,溪流汤汤,涧底石平如砥。沿涧深入,约去灵岩十余里,过常云峰,则大剪刀峰介立涧旁。剪刀之北,重岩陡起,是名连云峰。从此环绕回合,岩穷矣。龙湫之瀑,轰然下捣潭中,岩势开张峭削,水无所着,腾空飘荡,顿令心目眩怖。潭上有堂,相传为诺讵观泉之所。堂后层级直上,有亭翼然。面瀑踞坐久之,下饭庵中,雨廉纤不止细雨下个不停,然余已神飞雁湖山顶。遂冒雨至常云峰,由峰半道松洞外,攀绝磴三里,趋白云庵。人空庵圮,一道人在草莽中,见客至,望去。再入一里,有云静庵,乃投宿焉。道人清隐,卧床数十年,尚能与客谈笑。余见四山云雨凄凄、不能不为明晨忧也。

  十四日天忽晴朗,乃强清隐徒为导。清隐谓湖中草满,已成芜田,徒复有他行,但可送至峰顶。余意至顶,湖可坐得,于是人捉一杖,跻攀深草中,一步一喘,数里,始历高巅。四望白云,迷漫一色,平铺峰下。诸峰朵朵,仅露一顶,日光映之,如冰壶瑶界,不辨海陆。然海中玉环一抹,若可俯而拾也。北瞰山坳壁立,内石笋森森,参差不一。三面翠崖环绕,更胜灵岩。但谷幽境绝,惟闻水声潺潺,莫辨何地。望四面峰峦累累,下伏如丘垤,惟东峰昂然独上,最东之常云,犹堪比肩。

  导者告退,指湖在西腋一峰,尚须越三尖。余从之,及越一尖,路已绝;再越一尖,而所登顶已在天半。自念《志》云:“宕在山顶,龙湫之水,即自宕来。”今山势渐下,而上湫之涧,却自东高峰发脉,去此已隔二谷。遂返辙而东,望东峰之高者趋之,莲舟疲不能从。由旧路下,余与二奴东越二岭,人迹绝矣。已而山愈高,脊愈狭,两边夹立,如行刀背。又石片棱棱怒起,每过一脊,即一峭峰,皆从刀剑隙中攀援而上。如是者三,但见境不容足,安能容湖?既而高峰尽处,一石如劈,向惧石锋撩人,至是且无锋置足矣!踌躇崖上,不敢复向故道。俯瞰南面石壁下有一级,遂脱奴足布四条,悬崖垂空,先下一奴,余次从之,意可得攀援之路。及下,仅容足,无余地。望岩下斗同“陡”,下同深百丈,欲谋复上,而上岩亦嵌空三丈余,不能飞陟。持布上试,布为突石所勒,忽中断。复续悬之,竭力腾挽,得复登上岩。出险,还云静庵,日已渐西。主仆衣履俱敝破,寻湖之兴衰矣。遂别而下,复至龙湫,则积雨之后,怒涛倾注,变幻极势,轰雷喷雪,大倍于昨。坐至暝日落始出,南行四里,宿能仁寺。

  十五日寺后觅方竹数握,细如枝;林中新条,大可径寸,柔不中杖太柔软不宜作拐杖,老柯斩伐殆尽矣!遂从岐度四十九盘,一路遵海而南,逾窑岙岭,往乐清。

游雁宕山日记后

  余与仲昭兄游天台,为壬申(1632年)三月。至四月二十八日,达黄岩,再访雁山。觅骑出南门,循方山十里,折而西南行,三十里,逾秀岭,饭于岩前铺。五里,为乐清界,五里,上盘山岭。西南云雾中,隐隐露芙蓉一簇,雁山也。十里,郑家岭,十里,大荆驿。渡石门涧,新雨溪涨,水及马腹。五里,宿于章家楼,是为雁山之东外谷。章氏盛时,建楼以憩山游之屐即供游客栖息,今旅肆旅馆寥落,犹存其名。

  二十九日 西入山,望老僧岩而趋。二里,过其麓。又二里,北渡溪,上石梁洞。仍还至溪旁,西二里,逾谢公岭。岭以内是为东内谷。岭下有溪自北来,夹溪皆重岩怪峰,突兀无寸土,雕镂百态。渡溪,北折里许,入灵峰寺。峰峰奇峭,离立满前。寺后一峰独耸,中袭一璺wèn裂缝,上透其顶,是名灵峰洞。蹑千级而上,石台重整,洞中罗汉像俱更新。下饭寺中。同僧自照胆潭越溪左,观风洞。洞口仅半规,风蓬蓬出射数步外。遂从溪左历探崖间诸洞。还寺,雨大至,余乃赤足持伞溯溪北上。将抵真济寺,山深雾黑,茫无所睹,乃还过溪东,入碧霄洞。守愚上人精舍在焉。余觉其有异,令僮还招仲昭,亦践流而至,恨相见之晚,薄暮,返宿灵峰。

  三十日 冒雨循流,西折二里,一溪自西北来合,其势愈大。渡溪而西,溯而西北行,三里,入净名寺。雨益甚,云雾中仰见两崖,重岩夹立,层叠而上,莫辨层次。衣履沾透,益深穷西谷,中有水帘谷、维摩石室、说法台诸胜。二里,至响岩。岩右有二洞,飞瀑罩其外,余从榛荆棘莽中履险以登。其洞一名龙王,一名三台。二洞之前,有岩突出,若露台然,可栈而通也。出洞,返眺响岩之上,一石侧耳附峰头,为“听诗叟”。又西二里,入灵岩。自灵峰西转,皆崇岩连幛,一开而为净名,一璺直入,所称一线天也;再开而为灵岩,叠嶂回环,寺当其中。

  五月朔初一 仲昭与余同登天聪洞。洞中东望圆洞二,北望长洞一,皆透漏通明,第峭石直下,隔不可履。余乃复下至寺中,负梯破莽,率僮逾别坞,直抵圆洞之下,梯而登;不及,则斫木横嵌夹石间,践木以升;复不及,则以绳引梯悬石隙之树。梯穷济连接以木,木穷济以梯,梯木俱穷,则引绳揉树,遂入圆洞中,呼仲昭相望而语。复如法蹑长洞而下,已日中矣。西抵小龙湫之下,欲寻剑泉,不可得。踞石碛而坐,仰视回嶂逼天,峭峰倒插,飞流挂其中,真若九天曳帛者像天上挂下的绸练。西过小剪刀峰,又过铁板嶂。嶂方展如屏,高插层岩之上,下开一隙如门,惟云气出没,阻绝人迹。又过观音岩,路渐西,岩渐拓,为犁尖,复与常云并峙,常云南下,跌而复起,为戴辰峰。其跌处有坳,曰马鞍岭,内谷之东西分者,以是岭为界。从灵岩至马鞍岭凡四里,而崇峦屼嵲,应接不暇。逾岭,日色渐薄崦嵫。二里,西过大龙湫溪口,又二里,西南入宿能仁寺。

  初二日 从寺后坞觅方竹,无佳者。上有昙花庵,颇幽寂。出寺右,观燕尾泉,即溪流自龙湫来者,分二股落石间,故名。仍北溯流二里,西入龙湫溪口。更西二里,由连云嶂入,大剪刀峰矗然立涧中,两崖石壁回合,大龙湫之水从天下坠。坐看不足亭,前对龙滩,后揖剪刀,身在四山中也。出连云嶂,逾华岩岭,共二里,入罗汉寺。寺久废,卧云师近新最近重新修葺之。卧云年八十余,其相与飞来石罗汉相似,开山巨手也。余邀师穷顶,师许同上常云,而雁湖反在其西,由石门寺为便。时已下午,以常云期之后日,遂与其徒西逾东岭,至西外谷,共四里,过石门寺废址。随溪西下一里,有溪自西来合,即凌云、宝冠诸水也,二水合而南入海。乃更溯西来之溪,宿于凌云寺。寺在含珠峰下,孤峰插天,忽裂而为二,自顶至踵,仅离咫尺,中含一圆石如珠,尤奇绝。循溪北入石夹,即梅雨潭也。飞瀑自绝壁下激,甚雄壮,不似空濛雨色而已。

  初三日 仍东行三里,溯溪北入石门,停担于黄氏墓堂。历级北上雁湖顶,道不甚峻。直上二里,向山渐伏,海屿来前,愈上,海辄逼足下。又上四里,遂逾山脊。山自东北最高处迤逦即曲折连绵而来,播分散为四支,皆易石而土。四支之脊,隐隐隆起,其夹处汇而成洼者三,每洼中复有脊,南北横贯,中分为两,总计之,不止六洼矣。洼中积水成芜草生之地,青青弥望满眼,视野所及处,所称雁湖也。而水之分堕于南者,或自石门,或出凌云之梅雨,或为宝冠之飞瀑;其北堕者,则宕阴诸水也,皆与大龙湫风马牛无及云。既逾冈,南望大海,北瞰南閤之溪,皆远近无蔽,惟东峰尚高出云表。余欲从西北别下宝冠,重岩积莽,莫可寄足。复寻旧路下石门,西过凌云,从含珠峰外二里,依涧访宝冠寺。寺在西谷绝坞中,已久废,其最深处,石崖回合,磴道俱绝。一洞高悬崖足,斜石倚门。门分为二,轩豁透爽,飞泉中洒,内多芭蕉,颇似闽之美人蕉;外则新箨tuò竹笋之皮高下,渐已成林。至洞,闻瀑声如雷,而崖石回掩,杳不可得见。乃下山涉溪,回望洞之右胁,崖卷成罅,瀑从罅中直坠,下捣于圆坳,复跃出坳成溪去。其高亚龙湫,较似壮胜,故非宕山第二流也。东出故道,宿罗汉寺。

  初四日 早,望常云峰白云濛翳,然不为阻,促卧云同上。东逾华岩二里,由连云嶂之左,道松洞之右,跻级而上,共三里,俯瞰剪刀峰已在屐底。一里,山回溪出,龙湫上流也。渡溪,过白云、云外二庐,又北入云静庵。庵庐与登山径,修整俱异昔时,卧云令其徒采笋炊饭。既饭,诸峰云气倏尽,仲昭留坐庵中,余同卧云直跻东峰。又二里,渐闻水声,则大龙湫从卷崖中泻下。水出绝顶之南、常云之北,夹坞中即其源也。溯水而上,二里,水声渐微。又二里,逾山脊。此脊北倚绝顶,南出分为两支,东支为观音岩,西支为常云峰,此其过脉处也。正脊之东为吴家坑。其峰之回列者,近为铁板嶂,再绕为灵岩,又再绕为净名,又再绕为灵峰,外为谢公岭而尽。脊之西,其坑即龙湫背。其峰之回列者,近为龙湫之对崖,再绕为芙蓉峰,又再绕为凌云,又再绕为宝冠,上为李家山而止。此雁山之南面诸峰也。而观音、常云二峰,正当其中,已伏杖履下,惟北峰若负扆然,犹屏立于后。北上二里,一脊平峙,狭如垣墙,两端昂起、北颓然直下,即为南閤溪横流界,不若南面之环互矣。余从东巅跻西顶,倏踯躅声大起,则骇鹿数十头也。其北一峰,中剖若斧劈,中则石笋参差,乱崖森立,深杳无底。鹿皆奔堕其中,想有陨死亡堑者。诸僧至,复以石片掷之,声如裂帛,半响始沉,鹿益啼号不止。从此再西,则石脊中断,峰亦渐下,西北眺雁湖,愈远愈下。余二十年前探雁湖,东觅高峰,为断崖所阻,悬绠绳索而下,即此处也。昔历其西,今东出其上,无有遗憾矣。返下云静庵,循溪至大龙湫上,下瞰湫底龙潭,圆转夹崖间,水从卷壁坠潭,跃而下喷,光怪不可迫视。遂逾溪西上,南出龙湫之对崖,历两峰而南,其岭即石门东,罗汉之西,南出为芙蓉峰,又南下为东岭者也。芙蓉峰圆亘特立,在罗汉寺西南隅。既至其下,始得路。东达于寺,日已西,仲昭亦先至矣。

  初五日 别卧云出罗汉寺,循溪一里,至龙湫溪口。凡四里,逾马鞍而下。北望观音峰下,有石璺wèn裂口若门,层列非一。仲昭已前向灵岩。余挟一僮北抵峰下,循樵路西转二里,直抵观音、常云之麓,始知二峰上虽遥峙,其下石壁连亘成城。又循崖东跻里许,出石璺之上,丛木密荫,不能悬裂,皆可扪而通也。璺外一峰特起,薄齐片云,圆顶拱袖,高若老僧岩,严若小儿拱立。出路隅,居多吴氏,有吴应岳者留余餐。余挟之溯溪入,即绝顶所望吴家坑溪也,在铁板、观音之间。欲上溪左黄崖层洞,崖在铁板嶂之西,洞在崖之左,若上下二层者。抵其下,不得上,出其上,洞又在悬崖间,无可下也。乃循崖东行,又得一石璺,望其上,层叠可入,计非构木悬梯不能登。从此下一小峰,曰莺嘴岩,与吴别。东过铁板嶂下,见其中石璺更大,下若有洞流而成溪者。亟溯流入,抵洞下,乱石窒塞,而崖左有路直上,凿坎悬崖间,垂藤可攀。遂奋勇上,衣碍则解衣,杖碍则弃杖,凡直上一崖,复横历一崖,如是者再,又栈木为桥者再,遂入石璺中。石对峙如门,中宽广,得累级以升。又入石门两重,仰睇其上,石壁环立,青天一围,中悬如井。壁穷,透入洞中。洞底日光透处有木梯,猱升像猿一样爬上其上,若楼阁然。从阁左转,复得平墟大丘,后即铁板嶂高列,东西危崖环绕,南面石璺下伏,轩敞回合,真仙灵所宅矣!内有茅屋一楹,虚无人居。隙地上多茶树,故坎石置梯,往来其间耳。下至溪旁,有居民。遂越小剪刀峰而东,二里,人灵岩,与仲昭会。

  初六日 挟灵岩僧为屏霞嶂之游。由龙鼻洞右攀石罅上,半里,得一洞甚奇。又上半里,崖穹路绝,有梯倚崖端,盖烧炭者所遗。缘梯出其上,三巨石横叠两崖间,内覆石成室,跨其外者为仙桥。其室空明幽敞,蔽于重岩之侧,虽无铁板嶂、石门之奇瑰攒合,而幽邃自成一天。复透洞左上,攀藤历栈,遂出屏霞嶂之中层,盖龙鼻顶也。崖端亦宽垲可庐建房,后嶂犹上倚霄汉,嶂右有岩外覆,飞泉落其前。由右复攀跻崖石,几造嶂顶,为削石所阻。其侧石隙一缕,草木缘附,可以着足,遂随之下。崖间多修藤垂蔓,各采而携之。当石削不受树,树尽不受履处,辄垂藤下。如是西越石冈者五重,降升不止数里,始下临绝涧,即小龙湫上游也。其涧发源雁顶之东南,右即铁板,左即屏霞,二嶂中坠为绝壑,重崖亏蔽,上下无径,非悬绠不能飞度也。入涧,践石随流,东行里许,大石横踞涧中,水不能越,穴石下捣,两旁峭壁皆斗立,行者路绝。乃缚木为梯升崖端,复缒zhuì用绳向下吊入前涧下流,则横石之下,穹然中空,可树十丈旗。水从石后建瓴下注,汇潭漾碧,翛然沁人。左右两崖,俱有洞高峙。由此而前,即龙湫下坠处也。余两次索剑泉,寺僧辄云:“在龙湫上,人力鲜达。”今仍杳然,知沦没已久。欲从此横下两峰,遂可由仙桥达石室,乃斫木缚梯,盘绝岘者数四,俯视独秀、双鸾诸峰,近在屐底。既逼仙桥,隔崖中断,日已西,疲甚,乃返觅前辙,复经屏霞侧石室返寺,携囊过净名,投宿灵峰。

  初七日 溯寺前溪,观南碧霄冈,轩爽高阔开朗无他奇。又三里,西转,望真济寺在溪北坞中。是溪西由断崖破峡而来,峡南峰为“五马朝天”,峥嵘尤甚。两旁逼仄石蹊,内无居民,棘茅塞路。行里许,甚艰,不可穷历。北过真济寺,寺僻居北谷,游屐旅游者足迹不到。寺右溯小溪三里,登马家山岭,路甚峻。登巅,望雁顶棱簇如莲花状,北瞰南閤,已在屐底。飞舄而下即飞奔而下,舄音xì鞋的通称。四里余,得新庵,弛担于中,溯南閤溪,探宕阴诸胜。南閤溪发源雁山西北之箬岭,去此三十余里,与永嘉分界。由岭而南,可通芙蓉,入乐清;由岭而西,走枫林,则入瓯郡道也。溪南即雁山之阴,山势崇拓,竹木蓊茸,不露南面嶻嵲态。溪北大山,自箬袅迤逦而来,皆层崖怪峰,变换阖辟,与云雾争幻,至閤而止。又一山北之溪,自北閤来会,俱东下石门潭。门内平畴千亩,居人皆以石门为户牖窗,此閤所由名,而南北则分以溪也。南閤有章恭毅宅,西入有石佛洞、散水岩、洞仙岩诸胜。北閤有白岩寺旧址,更西有王子晋仙桥为尤奇。余冒雨穷南閤,先经恭毅宅,聚族甚盛。溯溪五里,过犁头庵,南即石佛洞,以路芜不能入。西十里至庄坞,夹溪居民皆叶姓。散水岩在北坞中,石崖横亘,飞瀑悬流,岩左登岭有小庵。时暮雨,土人留宿庄坞,具言洞仙院之胜。

  初八日 雨未止。西溯溪行三里,山涧愈幽。随溪转而北,又二里,隔溪小径破云磴而入。东渡溪从之,忽峰回溪转,深入谷中,则烟峦历乱。峰从庄坞之后连亘至此,又开一隙,现此瑰异。执土人问之,曰:“此小纂厝也,洞仙尚在其外大溪上流。”复出而渡溪,里许。有溪自东来入,即洞仙坞溪矣。渡大溪,溯小溪东上,其中峰峦茅舍,与前无异。洞仙即在其内崖,倚峰北向,层篁翳之。乃破莽跻石隙而入,初甚隘,最上渐宽。仍南出庄坞,东还犁头庵,终不得石佛洞道。遂出过南閤,访子晋仙桥,在北閤底尚二十里。念仲昭在新庵甚近,还晤庵中。日已晡,竟不及为北閤游,东趋大荆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