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i

大概两年前吧,曾经梦想能有一台gen8当理财产品家用server,但总感觉为别人的情怀充值的话税味儿太浓。也陆续研究了华擎系列的itx、matx,折腾了蜗牛星际、各种矿渣机,mineNas。就这样顺便也入了PT的圈子。

最近币圈有个chia火了,颠覆了pow的证明模型,提出了PoST,通过空间来存储pre-compute的plot来提供背书证明。这个模型所依赖的不再是算力(开荒时仍然需要),而是依赖于开荒后你能提供多大的存储来存放这些plots。这导致币圈玩家们大量采购硬盘,推高了硬盘价格。

对于使用PT的,这显然不是个好消息。4T的狼盘在一个月前还是700元左右的正常价,前两天查了查,经常买的店“上海硬盘公园”已经涨到1080rmb了;8t,10t,12t,16t的就更不必说,其中8t和10t的好像涨价最猛。我想既然chia推高了pt成本,那就是对手盘,不如也把手里空余的空间拿去挖一下,打一打对手盘对冲波动。

在不投入资金采购硬盘的情况下,自有剩余7T空间。如果chia上市涨了就卖出获利,获利部分采购硬盘继续挖。如果没涨就持续挖下去,等待风口到来,这个时间内储存币量;如果先盈利后,chia价值毁灭,就白赚硬盘。总之至少能得到一个硬盘相当于没涨价的结果。

在挖掘过程中,涉及到一个P盘,相当于开荒的步骤。chia的POST原理是计算出一数据存起来,相当于彩票,然后等开奖。你存的越多中奖概率越大,所以才需要大量存储。但是你开荒生成这些彩票的步骤很麻烦,首先对cup和内存有一定要求, 在开荒过程中对磁盘的要求更大。
M2的ssd生成一个100g的plot,需要10小时,期间对磁盘产生2T的写入量。这种写入对于ssd的伤害非常大。

但是如果不用ssd就会显著降低你的P盘速度。我尝试过使用瓦叠盘和垂直蓝盘开荒,速度奇慢不说,而且会中途io错误退出。另一方面是这种盘的设计也不是用来挖矿,而是做冷备份/非频繁读写的。

硬盘挖矿好的矿机一般都是采用企业级硬盘,因为首先挖矿需要每天不间断作业,企业级硬盘就是为了7*24小时工作而设计的。
其次考虑到转速、读写速度、稳定性和硬盘性能,都需要尽量选择企业版的硬盘。企业级硬盘有着更高的转速、更快的读写速度和更高的稳定性。这里的“读 写”对应的是”检索矿工”和“存储矿工”。另外,企业级硬盘数据更加安全,也不容易丢失,能够防止挖矿过程中不仅没挖到反而被惩罚的情况。

目前市面上比较容易买到的方便挖chia的盘大概: 黑盘,金盘,紫盘,红盘,日立企业,氦气,狼盘,鹰盘等等。而鱼盘,蓝盘这类瓦叠和低转速的显然不能胜任挖矿,如果强行使用,寿命大打折扣甚至很快就会损坏。

上面所说的企业盘,在P盘阶段也可以使用,但是速度会比SSD更低。可以基于性价比考虑,机械盘价格更低,空间大,只要电脑性能故过关,可以并发P盘。那如果用SSD来P盘,会如何影线SSD 寿命呢?

SSD为何如此牛掰

SSD从出现至今,短短几年时间从企业级存储市场夺取了大量份额,并影响了千家万户的个人存储设备选择。

将拆开HDD(机械硬盘)后,可以看到HHD由盘片组成,这些盘片的转速区间大概是75000rpm到15000rpm,在HDD日常工作中,盘片的旋转会磨损并导致盘片发生机械故障。 HDD制造商制定了一个名为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的衡量指标,根据这个指标,机械硬盘仿佛可以使用很多年甚至数十年。 但是问题是,虽然根据MTBF一个硬盘理论上可以用10年,但这是个平均估计,可能你买了一年就坏了,而这时候里面存储了你所有的重要数据。

而企业级固态硬盘拆开后,里面没有移动的机械组件,自然是用下,SSD是不会有机械故障产生(因为不用转啊)。SSD是由闪存构成,闪存是一种基于硅芯片的存储介质,可以用电对其进行写入或擦除;闪存由于无活动部件,这使损坏或故障的可能性降低,尤其是在存储设备四处移动的情况下,以及在防止摔落、震动的时候,SSD也更加安全。

但SSD也有缺点。SSD不是不利于长期存储数据的场景。长时间不通电会造成数据丢失。有些类型的闪存也不能妥善处理高频访问数据的情况,它们在被访问了数千次之后就磨损了。

在市场上,SSD的厂商通过三个纬度去定义SSD的可靠性:

  • 磁盘的使用时间
  • 使用至今写入的总TB数 (TBW)
  • 每天的写入量 (DWPD)

这三个指标中,只有使用时间是可以精确统计的,而TBW和DWPD只能由厂商和消费者去根据实际情况去估计。

NAND闪存SSD在单元发生故障之前具有有限数量的写周期,表示为其耐用性等级。原因是物理上的:每次驱动器写入/擦除时,闪存单元的氧化层都会变质。单元的类型会影响故障之前的写周期数。

NAND闪存构造的SSD由分了三类

  • SLC:Single-level cell 单级单元NAND闪存支持50,000至100,000个写周期。
  • MLC:2位数据多级单元(The 2-bit data multi-level cell MLC)闪存通常需要多达3,000个写周期。 eMLC(企业MLC)最多可维持10,000个写周期,在3D NAND上可达到35,000个周期。
  • TLC:三级单元(Triple-level cells 3-bit)NAND闪存的写入周期为300-1000个低位,使用3D NAND可以达到1500-3000个写入周期。

TBW衡量一个驱动器在其生命周期内可以合理预期完成的累计写入量。例如,如果驱动器的额定容量为300 TBW,则这是驱动器需要更换之前可以进行的写入次数。如下是三星提供的TBW保修范围:

  • 256 GB:150 TBW
  • 512 GB和1 TB:300 TBW
  • 2 TB:450 TBW
  • 4 TB:600 TBW

DWPD衡量用户在其整个使用期限内每天可以重写整个SSD的次数。例如,如果在200GB SSD驱动器上DWPD为1,并且保修期为5年,则可以在5年内每天重写整个200GB内存。还可以从该数字计算TBW:一年365天,一年200g,五年内,TBW为365(200g * 5 * 365 这样比较容易理解)。

lifespan = 写入周期 * SSD容量(GB) / (SSD因子 * 每年写入驱动器的GB)

其中SSD因子是实际数据量与写入的实际数据=估计值5每年写入驱动器的数据量=估计值1500-2000GB。

得出的结果是在这个时间内不出现数据错误。

总之别用你电脑OS的SSD去P盘

一个文件100G,需要2T写入,这个比例是20倍。如果不是在空SSD上,读写密度加大,算上逻辑操作的写扩张性,密度进一步加大。

塞满7个T,在SSD里写入140个T,想想就很刺激。

最后,我也不知道该如何劝你,反正别用你的主力SSD去开荒。